膝关节置换手术(关节成形术)
什么是膝关节置换术?
膝关节置换术(又称关节成形术)是一种外科手术,通过切除膝关节受损部位,并植入人工假体组件来重建关节功能。该手术旨在缓解关节疼痛、恢复膝关节活动能力,最终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。
哪些患者适合接受膝关节置换手术?
膝关节置换术的适用人群通常为长期膝关节严重损伤、保守治疗无效且日常活动明显受限。常见手术适应证包括:
- 骨关节炎:(膝关节损伤的首要病因)
- 类风湿性关节炎:(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关节疼痛僵硬)
- 骨坏死(缺血性坏死):(血供不足导致的骨质坏死)
- 创伤后遗症:(如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撕裂、半月板损伤或骨折)
传统观点认为该手术主要面向老年患者群体。然而,最新临床发现,年轻患者接受手术的比例持续上升。55岁以下患者需特别注意,虽具明确手术疗效,但建议尽可能延迟手术时机,优先尝试所有保守治疗方案。
除年龄外,患者需全身状况良好且具备基础活动能力。慢性疾病患者(如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)或肌肉萎缩或肌力低下者属手术高风险人群。此外,存在高感染风险个体或全身机能衰竭患者不适合接受该手术治疗。
为什么患者需要接受膝关节置换手术?
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,膝关节置换手术可以带来显著的改善包括:
- 缓解疼痛:显著减轻慢性膝关节疼痛,尤其改善日常活动时的疼痛症状。
- 提升活动能力:扩大关节活动范围,显著提高运动灵活性。
- 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:更轻松地完成日常活动,动作过程中不适感明显降低。
- 提高生活质量:整体健康状况大幅改善,重获独立生活能力。
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替代治疗方案有哪些?
在考虑膝关节置换术前,可优先尝试以下保守治疗方式:
- 运动疗法:通过强化膝关节周围肌群改善功能。物理治疗是症状管理的首选方案。
- 助行器具:使用拐杖/助行器减轻关节负荷,有效延缓手术干预时机。
- 药物治疗:止痛药、消炎药和其他药物可提供阶段性症状缓解。
- 过渡性手术选择: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可考虑关节镜微创手术、胫骨高位截骨术(HTO)和单间室置换术。
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潜在并发症有哪些?
得益于手术技术和医疗材料的进步,膝关节置换术的风险已显著降低。但如同所有外科手术,仍存在以下潜在风险:
- 感染:虽然罕见,但可能发生感染,需接受治疗或追加手术。
- 血栓:小腿、大腿、脚踝或足部出现肿胀、发红或压痛可能提示血栓形成。术后早期活动有助于降低此风险。
- 神经或血管损伤:可能发生神经或血管损伤,但较为少见。
- 植入物失效:少数情况下,人工膝关节可能松动,导致关节不稳或疼痛。
务必警惕以下并发症症状并及时监测:
- 感染:发热、寒战、疼痛加剧或伤口渗液。
- 血栓:腿部肿胀、发热或发红。
若出现任何上述症状,请立即联系医生。未经主刀医生评估,切勿擅自使用抗生素。
何时需要翻修手术?
虽然膝关节置换术通常非常成功,但由于植入物的长期磨损(尤其是活动量较大的年轻患者),可能在 15 至 20 年后 需要再次手术。翻修手术的操作更为复杂,且总体成功率通常低于初次置换术。
需要翻修手术的常见原因包括:
- 关节不稳、疼痛或僵硬,经治疗后仍无改善。
- X 光检查发现骨质流失或关节松动。
- 植入物周围发生骨折或感染。
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最适合进行哪些类型的运动?
运动对术后康复至关重要,有助于减轻僵硬感、增强肌肉力量并改善关节灵活性。初期,医生或物理治疗师通常会推荐以下低冲击性运动:
- 关节活动度训练:提升膝关节灵活性。
- 肌力强化训练:重点锻炼膝关节周围肌肉。
随着康复进展,应避免足球、慢跑等高冲击运动,以免损伤人工关节或导致部件松动。推荐长期坚持的运动包括:
- 步行:低强度运动,安全提升活动能力。
- 骑行:强化肌力且对膝关节压力极小。
- 游泳:全身锻炼,水中浮力有效保护关节。
- 双打网球:若选择软质场地,可适度进行。
- 高尔夫球:动作舒缓,对置换关节负担较轻。
所有运动需在医生或物理治疗师指导下进行,以确保安全有效地恢复功能。